昨天出门的朋友们,有没有留意到,小区门口,马路边上,有老人在画圈烧纸,祭祀祖先。
昨天是农历七月十五,俗称“鬼节”或“七月半”。先秦时期,中国民间就有初秋庆祝丰收、酬谢大地、祭祀祖先的习俗,称为“秋尝”或者“荐新”。到了魏晋南北朝,道教中元普度、佛教盂兰盆节与民间秋尝祭祖逐渐融合,于是有了“中元节”。
时至今日,中元节最核心的活动是祭祖,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供养,祈求家族平安,也有烧街衣、放河灯、放焰火、吃鸭子等习俗。当然,民间还有一些禁忌说法,比如:避免夜间外出、不捡路边的钱、不踩踏冥纸等。
昨晚,#中元节禁忌是对传统节日的曲解#冲上新浪热搜榜第一名。笔者以为,古老禁忌是时代的产物,比如:避免夜间外出。你想想,古代没有电灯,提着灯笼,能看多远?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吓人吧?所以,肯定尽量避免夜间外出。到了现代,万家灯火,避免夜间外出则无必要。至于,不捡路边的钱,正是宣扬拾金不昧,不义之财不取。不踩踏冥纸,则是对他人的基本尊重,就算小朋友在沙滩堆城堡,你也不能随便推翻它吧。
综合来看,作为传统节日之一,中元节延续了古老的农耕祭祖习俗,融合了道教赦罪说和佛教孝亲观,提醒着我们慎终追远、缅怀祖先、行善积德,也是中华孝道文化和生命观的重要体现。
九五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