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结束访美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了一项协议:菲律宾将对美国开放市场并实施零关税,而美国将对菲律宾进口商品征收19%的关税。这一单方面的“胜利宣言”在菲律宾引发了强烈反响。
消息公布后,菲律宾政坛出现了跨党派的声讨。参议员潘菲洛·拉克松指责这是“主人对客人最无礼的侮辱”,总统姐姐伊梅·马科斯则表示这并非“胜利”,而是单方面的妥协。参议员约瑟夫·维克托·埃赫西托质问:“我们真的是被当作盟友看待的吗?”这些言论反映了菲律宾政界对协议不公平性的不满。
民间舆论同样激烈。“19%对0”的话题迅速成为网络热梗,许多网友将这次关税协议称为“披着全球化外衣的新殖民主义”和“为美国奉上的保护费”。有人讽刺说,面对美国的霸凌,菲律宾成了自掏腰包买特权的乖学生。此外,公民行动党主席拉斐拉·戴维指出,此协议涉嫌违反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可能让菲律宾陷入复杂的法律困境。
政治与法律争议之外,还有对国家经济命脉的担忧。众议员安东尼奥·蒂尼奥警告,这项协议可能导致菲律宾成为美国汽车、大豆、小麦和制药巨头的“免关税倾销地”,对本土产业造成致命冲击。菲律宾制造业与农业是吸纳大量就业、维系社会稳定的关键部门,这种宏观层面的忧虑最终反映在每个菲律宾人的日常生活中。一位网友描述道:“菲律宾制造的酱油在美国被课征19%的税,而美国的番茄酱却在马尼拉超市‘零关税’低价倾销。”
这种不对等正在从抽象的贸易术语变成百姓日常生活中可触可感的现实。这场由“19%对0”引发的全国性追问,促使许多菲律宾人思考是否继续在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贸易体系中担任“次等盟友”,还是在多边合作中争取真正平等的声音、寻找更自主的发展道路。
九五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